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冰雪经济,不断盘活冰雪资源,精准制定产业扶持政策,带动体育、旅游、文化、装备制造等相关产业强劲发展。《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显示,2025年我国冰雪产业总规模将达到1万亿,冰雪产业正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学者认为,我国冰雪经济仍面临冰雪资源开发监管机制不完善、冰雪资源保护立法尚付阙如、冰雪体育等产业法律保障体系不健全等瓶颈问题。未来,应强化顶层设计整合冰雪资源、完善冰雪产业法律保障体系等,推进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
专家认为,冰雪资源开发监管机制不完善、冰雪体育产业问题等制约着我国冰雪经济发展。
一是冰雪资源开发监管机制不完善,冰雪资源保护立法尚付阙如。中国社会科学院大数据与经济模型研究室副主任冯烽、全国政协委员安庭等人认为,中国冰雪产业近年来快速发展,冰雪市场规模迅速增长,但由于一些地方缺少长远规划,资源开发过程中的立项评估、审批、管理等监管环节存在漏洞,导致资源浪费现象。同时,我国立法尚未明确冰雪资源资产产权、开发准入制度等,存在立法空白。
二是冰雪体育、旅游等产业法律保障体系不健全。据国家体育总局数据,截至2021年10月,全国冰雪运动参与人数为3.46亿人。随着参与冰雪运动的人数不断增长,冰雪活动安全保障问题日益引起业界关注。哈尔滨商业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蒋抒博等人指出,近年来,我国冰雪旅游、运动中的意外事故时有发生,深层原因是缺少完善的冰雪产业市场准入机制和法律保障机制。冰雪产业较发达的国家设有专门的滑雪类保险,解决由滑雪引发的纠纷和理赔问题,而我国保险制度的缺陷为消费者理赔带来困难。同时,我国关于冰雪旅游的规范性文件主要由地方政府或行业协会制定,缺少统一、具体的政策指引,在实际执行层面存在诸多不确定性。
三是冰雪产业规范化程度不高,缺少统一行业技术标准。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经济司副司长彭维勇、全国政协委员卞志良指出,中国冰雪产业起步较晚,结构单一、品牌竞争力和自主研发能力较弱,真正能够与国际产业巨头相比肩的科技创新企业凤毛麟角,而且经常面临“卡脖子”问题。以装备制造为例,虽然国家出台了《滑雪运动装备使用要求》等相关标准文件,但国内尚未形成统一的行业技术标准和产品规范,与国外同类产品竞争时会出现质量参差不齐、售价混乱等问题。
业界建议,完善冰雪产业法律保障体系等,推进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完善冰雪产业法律保障机制,推进冰雪资源保护立法。蒋抒博、全国政协委员安庭等人建议,要以北京冬奥会为契机,建立健全冰雪体育产业法律法规,明确冰雪运动的社会保险福利制度,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等,为冰雪体育产业发展保驾护航。同时,要推进对“冰雪资源保护法”“冰雪产业促进法”等相关立法的研究、规划或准备工作,明确冰雪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利用管理制度,建立山地冰雪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环境影响评价、行政问责等制度,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应双赢。
二是健全国家冰雪资源开发监管体制,规范资源开发秩序。蒋抒博、北京林业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院长林震等人建议,我国可借鉴欧美等冰雪强国经验,在发展冰雪经济过程中,要坚持生态优先,规划先行,对冰雪资源开发进行严格审批和评估,根据地方资源禀赋因地制宜,防止出现破坏性开发,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比翼齐飞”。同时,要建立统筹协调机制,开展资源普查工作,理清各地区冰雪资源状况,建立中国冰雪旅游资源数据库,为科学制定中国冰雪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提供坚实数据保障。
三是规范冰雪产业市场准入制度和行业标准,推进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彭维勇、卞志良等人指出,鉴于我国冰雪产业发展起步较晚,装备制造、培训服务等行业缺乏规范与标准化管理,一些新型项目的标准还比较欠缺,需要通过建立标准来引领、规范冰雪产业的有序发展。
转载:http://m.legaldaily.com.cn/The_analysis_of_public_opinion/content/2022-05/07/content_87141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