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论宣讲 >> 要论锐评 >> 正文
要论锐评
联系我们
加强和改进党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
时间:2017年06月21日 19:25    浏览量: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根本性问题,为做好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发展高等教育事业指明了行动方向。新时期新形势下,深入学习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加强和改进党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需要牢固树立“立德树人”的根本使命,紧紧围绕“谁来抓、抓什么、怎么抓”问题,找准突破口和着力点,全面提升党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水平。

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政治责任

这些年,高校总体保持和谐稳定,思想政治工作功不可没。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只能前进不能停滞,只能积极作为不能被动应付;党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要提高政治站位,腰杆硬、底气足地加强和改进党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切实履行政治责任。

一是增强政治意识,把牢办学正确方向。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高校党委要从推进伟大事业、建设伟大工程、进行新的伟大斗争的政治高度,深刻认识和把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极端重要性,破除“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思想,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不懈促进高校和谐稳定,坚持不懈培育优良校风和学风,确保学校办学的正确方向。

二是增强阵地意识,加强意识形态工作。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对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大局有着重要的影响。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武装头脑,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增强“四个自信”,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加强对高校课堂、讲座、论坛、报告会、研讨会和互联网等阵地的管理,依法管理境外非政府组织在高校的活动,防范校园传教,防范敌对势力渗透,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三是增强育人意识,落实立德树人任务。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事关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必须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高校党委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把人才培养作为最重要的工作,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努力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切实解决重教书轻育人、重智育轻德育、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

强化问题导向,加强工作统筹

马克思指出:“问题是公开的、无畏的、左右一切个人的时代声音。”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要以解决问题为导向,针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加强统筹和协调,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整体提升。

一是统筹教师和学生两大群体。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既要着眼学生,又要关照教师,教师和学生两大群体既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又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相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而言,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是薄弱环节。高校要统筹抓好教师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既要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努力成为党和人民需要的栋梁之材,又要引导广大教师坚持教书和育人、言传和身教、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二是统筹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其他课程两大渠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主渠道,在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要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统筹教师、教材、教学各环节,提升队伍素质,更新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把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系统教学与专题教育、理论灌输与实践研讨结合起来,努力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优秀课程,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针对性和感染力。同时,要加强其他课堂的教学,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相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而言,高校其他课堂存在育人功能弱化的问题。要统筹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其他课程,明确所有课堂都有育人功能,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三是统筹文化育人与实践育人两大环节。针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存在的文化育人、实践育人相对薄弱,体系化、规范化不够的问题,加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工作的顶层设计、统筹规划,把文化育人和实践育人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和年度工作计划。重视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大学精神,结合学校的校训校情、办学宗旨、历史传承,营造高雅校园文化,培育校园文化品牌,美化校园环境,丰富学生艺术活动,弘扬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学生的成长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重视和加强实践育人,把实践教学纳入教学计划,规定相应学时学分,合理增加实践课时。要抓住重大活动、重大事件、重要节庆日等契机和暑假、寒假时期,广泛开展特色鲜明的主题实践活动。加强实践基地建设,采取校企联合、校地联合等方式建立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基地。

健全体制机制,形成工作合力

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进一步健全完善党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各部门各方面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一是党政共同负责,做好统筹协调。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重要论述的精神、实质和核心要义,结合高校办学实际,出台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细则和办法,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纳入整体战略规划中来通盘考量,制定行动方案,编制任务分解书、工作路线图。高校党委担负思想政治工作主体责任,党委书记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校长在党委领导下组织实施党委有关决议,班子其他成员结合业务分工抓好思想政治工作。

二是构建大思政格局,推进协同育人。改进党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必须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党委宣传部门牵头协调,相关部门多方参与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大思政格局,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完善的体制机制。学校党政工作各级部门要着眼大局、勇于担当、明确责任,将思想政治工作嵌入日常的工作中去,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三是加强支部建设,发挥堡垒作用。高校支部是党在高校的战斗堡垒,担负着直接联系、引导、组织和团结师生的重要职责。要狠抓支部建设,在打牢基础、补齐短板上下功夫,打通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最后一公里”。对于教师党支部,要在坚持按院系内教学科研机构设置的基础上,探索党组织进项目组、课题组,实现组织设置以行政组织为依托和以学术组织为依托并重。对于学生党支部,要在坚持按年级或院系设置的基础上,探索党组织进学生公寓、进学生社区、进学生社团,实现党组织全覆盖。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以“两学一做”为基本内容,以“三会一课”为基本制度,以党支部为基本单位,激活党支部主体作用。

四是强化问责督导,形成监督机制。定期评估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履行情况,对党委书记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的情况和领导班子成员履行“一岗双责”的情况进行检查督导,构建完善的奖惩机制、形成科学的考评方法,推动思想政治工作由“可做可不做”转为“必须做认真做”,由“被动配合”转为“主动工作”。同时,对抓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特别是意识形态工作不力,履责不力、长期薄弱的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追究主体责任、监督责任、领导责任。

加大资源投入,保障工作条件

一段时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客观上存在覆盖不到位、体制不顺畅、经费不充足等问题,表现为“说得多、做得少”“雷声大、雨点小”等现象。新形势下,改进党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最根本的在于保障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地位、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心地位、思想政治队伍的主体地位、思想政治工作投入的优先地位,切实加大政策投入、人员投入、经费投入,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提供条件保障。

一是完善政策投入。政策是重要的战略资源。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中国高校的特色,也是优势,事关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大学的根本问题,事关党对高校的领导,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是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战略工程。加强党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首先要从政策上保障思想政治工作重要地位的落实。高校党委要把思想政治工作与学校行政工作、事业发展一同规划、一同安排。要在项目设立、评优表彰、升职晋级等方面,加强对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等工作的政策扶持,提升马克思主义学科的建设水平,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荣誉感和自豪感。

二是配齐建强骨干队伍。队伍是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要进一步制定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养培训规划,以“政治强、素质高、品行好、作风正、能力强、有担当”标准选拔培养思想政治理论课专职教师,推行思想政治理论课特聘教授制度,凝聚和建设“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的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哲学社会科学教师队伍。将从严治教、依法治教落到实处。在教师职务评审、岗位聘用、评优奖励等环节实行一票否决制。切实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和党务工作队伍纳入人才队伍建设总规划,完善选拔、培养、激励机制,足额配备专职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和专职辅导员,使更多师生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坚定拥护者和主动传播者,不断壮大工作力量。

三是确保必要的经费投入。经费是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各级党组织和主管部门要按照中央要求,制定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规划,设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专项经费,在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经费投入、公共资源使用中优先保障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建设,并确保随着事业经费的增长逐年增加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投入,提供必要的设施、设备和活动场所,支持和保障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上一条:党员干部不可或缺的六大治理能力 下一条: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创新发展

关闭

      版权所有©2008-2016 浙江财经大学 党委宣传部 浙ICP备05014573号 
      地址:浙江省下沙高教园区学源街18号 邮编:31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