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论宣讲 >> 学习动态 >> 正文
学习动态
联系我们
从时代发展看荣辱观
时间:2006年09月11日 17:40    浏览量:     

以“八荣八耻”为核心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的本质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鲜明导向。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经济社会顺利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第一,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证经济社会顺利发展的必然要求。唯物史观认为,人类文明是由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构成的有机统一体,追求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内在动力。遵循历史发展的规律,我们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融为一体的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而和谐社会的构建,尤其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宽容、谦让、奉献的社会公共道德,如此道德要求的实现,其基础和前提则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确立和普遍认同。以正确荣辱观为基础的伦理道德,从内在层面看,它是心灵秩序的看护者和维系者;从社会层面看,其力量在于使人们自觉履行社会的责任,协调个人与社会利益、人与自然的关系。

第二,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中华民族得以生生不息、实现复兴伟业的精神动力。荣辱观作为社会思想道德范畴的基本内容,归根到底是由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和经济关系决定的,并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它不仅影响着社会的风气,体现着社会的价值导向,而且对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有巨大的反作用。

马克思曾说:“羞耻就是一种内向的愤怒。如果整个国家真正感到羞耻,它就会像一只蜷伏下来的狮子,准备向前扑去。”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从首阳山伯夷叔齐拒食周粟而亡到李大钊、方志敏等无数革命先烈和仁人志士为正义和理想抛头颅洒热血的壮举,贯穿其中的是以爱国、忠诚、勇敢等为荣耀,而耻于背叛、投降、腐败等的大无畏精神,正是这种体现真善美的传统荣辱文化,使中华民族千锤百炼而愈加坚强。

伟大的事业需要并将产生崇高的精神,崇高的精神支撑和推动着伟大的事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我们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不断增强民族的凝聚力、驱动力,使整个民族奋发有为,为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完成民族复兴的伟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第三,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在重视经济建设的同时,也十分重视抓好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文明建设,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不可否认,我们社会的公共文明总体上还处于“初级阶段”,不尽如人意的情况随处可见。比如,有些人的思想观念出现了一些困惑,政治观、是非观、荣辱观模糊,正义感、责任感淡化;社会生活中也存在一些不健康、不文明现象,更令人担忧的是社会的底线伦理道德受到严重挑战。这些问题对社会道德体系造成了冲击,败坏了社会风气,也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社会风气和秩序是一种公共物品,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直接相连,不良的社会风气和秩序犹如被污染的空气,严重危害着广大群众的利益和生活质量。因此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地表明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是培养良好社会风气的首要任务,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心声和企盼,更是一个国家文明进步的标志。

第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塑造社会主义公民的重要道德途径。社会主义公民不仅要有健康的体魄、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而且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公民道德品格的塑造、道德修养的提高,基础和前提是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陆九渊说“人之患莫大乎无耻”。知耻心是一道极其重要、不可或缺的道德防堤。因此,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塑造社会主义公民的精神指导,对公民个体的修身养性、加强道德自律、维护道德防堤至关重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进德修业,这是合格社会主义公民的基本要求。

我们一定要从时代发展的高度出发,牢固树立并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不断激发全体公民特别是青少年的崇高精神追求,尤其是广大领导干部要严格要求、率先垂范,自觉践行“八荣八耻”的要求,努力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和发展,为推动经济社会顺利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上一条: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道德支撑 下一条:把握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内涵

关闭

      版权所有©2008-2016 浙江财经大学 党委宣传部 浙ICP备05014573号 
      地址:浙江省下沙高教园区学源街18号 邮编:31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