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文化校园
联系我们
外国语学院:以理想为指引,实现思政教育的本真追求
时间:2017年11月10日 10:34    浏览量:     

本网讯(通讯员 林凡)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同志对青年一代寄予殷切期望,“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理想信念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关乎人才培养的质量。外国语学院始终保持理想信念教育的各个环节与人才培养目标的一致性,以解决学生的内在发展动力为着眼点,大力促进学生个体全面发展,引导学生将远大的理想抱负和所学所思落实到报效国家的实际行动当中去。

筑牢思想基石,把好学生理想信念“总开关”

外语学科和专业的特点使学生经常处于中西方两种文化的碰撞之中。外语人才的培养要让学生在提高外语专业水平的同时提升思想政治素质,这是“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全体外语教育工作者需要直面的问题是:如何消除学生对中外文化和意识形态的认知偏差?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将思政教育与外语教学相结合。

学院深入挖掘外语专业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们更多的是同时提供中西视角,引导学生通过深入的思考,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并把我们的特色置于国际视野中,让学生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澄清价值观念,坚定理想信仰。

学生党员是“领头羊”,他们对普通学生的思想影响和政治影响是很大的。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党员思想建设,通过学院党委书记带头上党课、学生党员骨干带头上“微党课”,学生党员给积极分子开设“党员选修课”,组织学生党员参加社会服务体察社情民情等方式补足党员精神之“钙”,提升思想修养,坚定政治信仰。

增强使命意识,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

当前,世界互联互通更加紧密,国家“一带一路”等战略的提出,要求外语人站在新的高度重新审视自身的历史使命;而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才强国转变和“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方案的提出,对外语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学院根据“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的人才培养要求,着眼于民族文化定力、全球化思维、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多种语言能力的培养,依托学校财经特色,不断朝着“外语+”复合型人才的目标努力。2017年,在现有英语专业的基础上,开设首期“英语+西班牙语”特色复语班,为省内首家,学生报名踊跃。以“输入性技能课程评价”教学改革为抓手,充分结合“读百本书”活动,开展第二课堂(晨读、外语课外阅读、外语自主听力)语言技能训练,扎实推进学风建设,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提高。以专业等级考试和学科竞赛衡量学生专业学习水平和能力,近年来专四、专八通过率远超全国平均水平;学生获国家级、省级学科竞赛奖360余项。

学好外语更是守护和发展自身文化之力。学院传统学生活动“模拟联合国”多年来致力于让学生拥有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的基本认识,通过语言表达维护本国利益;2016年英国考文垂大学来访,学院学生志愿者以外语为媒介,向其展示中国文化魅力,受到对方赞扬和感谢;一年一度的“语言·我·世界”外语文化节和今年即将举办的“一带一路:中国文化闪耀世界”文化展示活动更是对学生文化传播能力的实践和锻炼。

强化责任意识,激发学生的担当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紧跟时代砥砺前行,担当责任奋发有为,是我国青年的光荣传统。对大学生而言,最大责任是学习。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人民的幸福,是其必须和必将承担的重任。

至今,外国语学院为社会输送3000多名优秀人才,他们活跃在国内外各行各业,他们是“浙财外语人”关于“责任”和“担当”的最好诠释。2010届英语专业毕业生、“杭州市英才青年”、“最美校友”马義超校友执行联合国维和任务,荣获“维和先锋”称号,被联合国授予“和平勋章”,获浙江边防总队个人一等功,他说,“祖国荣誉高于一切”。2004届毕业生、“最美校友”朱红贞校友留学海外,学成归国创办浙江斐络工业设计有限公司,被省人民政府授予“省级重点工业企业设计院”,她用一流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帮助当地企业走向世界舞台,她创业初衷是“带领企业走出转型迷宫”,为“制造强省”做出贡献……无数优秀校友为学生带去榜样的力量。

担当责任还要有过硬的本领。学院多方筹措资源,为学生求学求知搭建平台,创造机会。例如,开设商务英语专业的“移动课堂”,组织带领学生参观考察阿里巴巴、传化集团、宁波北仑梅山保税港区、义乌商贸集团等著名企业和重要单位,增加实务经验;建立包括世界500强东芝公司在内的多家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践机会;构建助力学生学业深造的工作机制,出台考研资助办法,鼓励学生毕业后到国内外著名高等学府继续深造。其中,2014级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黄丹青同学获全额资助赴比利时鲁汶大学(KU Leuven)攻读博士学位,成为我校首次获得国家留基委资助公派出国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等等。

培育家国情怀,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也是高校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文化传承。培育家国情怀,学院通过一、二、三课堂的联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世界与国家发展的大势,以宽广的视野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帮助学生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把远大的理想抱负和所学所思落实到报效国家的实际行动中去。

越来越多的学生在学院的鼓励下参加各种高层次、高级别的志愿服务活动,并接受学院提供的指导和帮助。在北京奥运会、世界文化大会、上海世博会、G20杭州峰会、世界互联网大会等等国际性的会议和赛事中,外语学子表现出色,获得各方好评。同时,学院还鼓励学生凭借专业优势走出国门,参加国际志愿服务工作,开阔眼界,增加阅历,学生志愿服务足迹遍布日本、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希腊、俄罗斯等多个国家,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感受我国的“大国风范”,进一步增强了文化自信。

上一条:校第十届读者服务月活动圆满落幕 下一条:第29届校园文化艺术节开幕

关闭

      版权所有©2008-2016 浙江财经大学 党委宣传部 浙ICP备05014573号 
      地址:浙江省下沙高教园区学源街18号 邮编:31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