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财经大学图书馆
第一届
闲适文学颁奖典礼
闲适对文人而言似乎成了一种新的审美标准——“闲适美”。
闲适之情虽境界不够大,格调也不算高,但文人的自适之情却也别有一番意趣,让我们在这个深秋少一分秋燥,多一份闲适。
《幽愤诗》里写道:乐道闲居,与世无营。乐道思远,虽然与世无营,乐道闲居,但思远依旧。
“因过竹林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李涉的诗又让闲适多了一分悠然。
TOP 1
《浮生若梦》——林语堂
相比之下,林语堂的闲适来得舒服多了。林语堂应该算真正的闲适哲学大家,他不仅按照闲适的观念过了一辈子,而且还把这种观念升华为哲学。他把中国哲学总结为一种闲适哲学,并且认为这样的哲学值得向全世界介绍。
他描绘的这样一个中国哲学家的形象也很像是他自己:“中国哲学家是一个睁着眼睛做梦的人,是一个用爱及温和的嘲讽来观察人生的人,是一个把他的玩世主义和慈和的宽容心混合起来的人,是一个有时由梦中醒来,有时又睡了过去的,在梦中比在醒来时更觉得生气蓬勃,因而在他清醒的生活中放进了梦意的人。他睁着一只眼,闭着一只眼,看穿了他周遭所发生的事情和他自己的努力的徒然,可是还保留着充分的现实感走完人生的道路。他很少幻灭,因为他没有虚幻的憧憬,很少失望,因为他从来没有怀着过度的希望。他的精神就是这样解放了的。”
TOP 2
《东坡养生集》——苏轼
这世上什么人都有,就是少有闲人,因为欲壑难填,人心难闲,非到一定境界,闲适就无从谈起。可以说是谪居黄州,让苏轼成为了“闲人”。他常常“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回视三十年以来所为,多其病者。”苏轼黄州之“闲”固是迫不得已,但也给了苏轼反省的机会,而使他经历了一场灵魂的炼狱。他一方面躬耕于东坡,像老农一样全身心地投入农业生产,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体味生命的真意,一方面读佛老之书,参禅学佛,炼丹闭关,而始知闲者要义。
林语堂就在《苏东坡传》第一章中毫不掩饰他对苏东坡的偏爱:“我想李白更为崇高,而杜甫更为伟大——在他伟大的诗之清新、自然、工巧、悲天悯人的情感方面更为伟大。但是不必表示什么歉意,恕我直言,我偏爱的诗人是苏东坡。在今天看来,我觉得苏东坡伟大的人格,比中国其他文人的人格,更为鲜明突出,在他的生活和作品里,显露的越发充分。”
TOP 3
《闲居》——丰子恺
丰子恺平日常到茶坊喝茶,每次画完画之后,喜欢独自泡饮一杯,细品慢茶。茶便融入到画中,形成一种诗意的闲适之情。让人不禁感叹原来煮茶亦是风雅不凡之事。
“白云无事常来往,莫怪山人不相迎”子恺先生是一个纯粹的人,他有着孩童般天真的眼与明净的心,日常生活中的诸多闲情趣事在他的笔下变成一篇篇雅趣小品,透着闲适的幽默与深刻的人生哲理。
文品如人品,书中子恺先生对母亲、儿女的真挚情感、对缘缘堂的眷念、对恩师的怀念以及对生命的种种感悟无不与他温和悲悯的性情与完整的人格相关。读子恺先生的散文就像跟久未谋面的老友娓娓谈心,一种喜从心来的感觉油然而生。
天上的神明与星辰,地上的艺术和童心,都在他笔端。丰子恺在雍容和平的幽默中,有一种内在力的显现,在委婉的叙述中夹带着议论,在幽默风趣中表现出严肃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