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简称中国道路),是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与时代特征相结合的过程中形成的。这条道路来之不易。正如习近平同志所指出的,“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独特的历史命运、文化传统和基本国情,注定中国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进而造就了中国道路鲜明的独特性。从历史进程看中国道路的独特性,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改革开放30多年:实现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
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场伟大变革。在这一伟大变革中,中国共产党人最独特的创造就是在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开启与深化市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实现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改革开放前,很多人对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形成了一种僵化片面的认识:只有资本主义才能搞市场经济,代表社会主义制度属性的经济形式只能是计划经济。改革开放后,从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到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再到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我们党对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化。
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创造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及其他中外经济学典籍中从未有过的思想理论,形成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经济制度。这一诞生于中国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全新创造,是中国经济奇迹得以产生的独特密钥,是中国道路独特性的充分彰显。
改革需要开放,开放促进改革。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可能成功的,中国只有通过对外开放才能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吸收国外先进科技成果和有益管理经验为我所用。同时,对外开放也在倒逼改革,促使改革不断深化。实践充分证明,改革与开放的双轮驱动,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独特动力机制,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永葆生机与活力。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改革开放旗帜,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谋划改革,以更大的决心和魄力扩大开放,着力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掀起了新一轮改革开放大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其中经济体制改革仍然是重点,核心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由基础性上升为决定性,同时更好发挥政府在保持宏观经济稳定、优化公共服务、加强市场监管、弥补市场失灵、促进共同富裕等方面的作用,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又一次重大创新。还应看到,中国的对外开放也提升到了一个全新水平。开放发展成为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与走出去更好结合。在实践层面,通过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成立亚投行、大力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等,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不断完善,对外开放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发展。中国不仅全面主动融入经济全球化,而且开始步入积极引领经济全球化、参与并改善全球经济治理的新阶段,努力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理念和中国方案。
新中国成立60多年:独立自主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之路
新中国成立以来,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分为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它们既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改革开放前30年,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中国道路的开辟积累了重要的思想、物质和制度条件。正是通过系统总结前30年建设的经验和教训,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成功开创了中国道路。
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有着内在的连续性,其中一脉相承的是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思想和原则。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重要方面,是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没有建设社会主义的本土经验,我们一开始选择了借鉴甚至照搬苏联模式。随着经济社会建设的不断推进,这一模式的弊端逐渐显露。1956年4月,毛泽东同志发表《论十大关系》,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思想是必须根据本国情况走自己的道路。此后,独立自主的思想和原则贯彻到经济、政治、科技、外交、军事等各领域,指引我们取得了巨大建设成就。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总结我国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显然,如果没有独立自主的自觉意识,没有坚持独立自主的思想和原则,中国道路就不可能开创出来并越走越宽广。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国内外错综复杂的形势,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进一步坚持和发展了独立自主的思想和原则。习近平同志强调:“独立自主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和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国情与使命,决定了我们只能走自己的路。”他还赋予独立自主新的时代内涵和价值:坚持独立自主,就要坚持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作主张、自己来处理;就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就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独立自主是“压舱石”“稳定器”,确保改革开放始终走在正确的道路上;但它绝不意味着固步自封、夜郎自大,而是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不断自我革新,通过扩大开放吸收借鉴他国发展的有益经验。只有这样,中国道路才能越走越宽广。
近代以来170多年:不懈追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列宁说过:“一切民族都将走到社会主义,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切民族的走法却不完全一样”。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170多年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追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探索的结晶。这是中国道路的又一鲜明特征。
历史上,中华民族曾长期走在世界文明发展的前列。但进入近代,腐朽的封建王朝面对西方资本主义的坚船利炮毫无抵抗之力,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对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国人民前赴后继,奋勇抗争。为走出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惨境,不同阶级、阶层尝试推行改良主义、实用主义等各种主义,历经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自强运动,但都归于失败,这些道路都没能走通。最终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引领中华民族走出漫漫长夜,实现了民族独立,缔造了新中国,让中国人民阔步走在社会主义大路上。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从中国国情和时代要求出发,积极探索和开拓民族复兴之路,成功开辟了中国道路,中国步入发展的快车道。中华民族近代以来170多年的发展历程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今天的中国正处在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冲刺的历史时刻,正处在由大到强、勇攀中华民族发展新高峰的历史节点上,我们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立身这样的历史方位,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深刻总结中华民族近代以来170多年历史的基础上,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升到中国梦的高度接力探索、整体谋划。习近平同志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的提出,深化了对中国道路独特性的认识,生动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旨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社会主义。为了实现中国梦,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其核心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发展的目的和归宿,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与实践表明,中国道路既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中华民族5000多年:熔铸与传承中华文明精神基因
中华文明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中国道路的独特性,还在于它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基因,创造性地书写中华文明的当代新形态。
以高度的理论自觉与文化自觉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和养分,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强调,对于传统文化“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在改革开放中成功开创和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高度,注重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中华民族特有的精气神。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上是5000多年中华文明在当代的延续和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无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精华、鲜明特质和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还是对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与自信,都达到了新的高度。习近平同志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党和人民在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一起,为我们坚定文化自信、构筑民族精神大厦奠定了深厚基础。从根本上看,文化自信是价值观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本质在精神世界的集中体现,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建设好这一工程,需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中华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崇高追求,是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只有深深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具有旺盛生命力。
党中央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和认识,没有停留在理论层面。正是从增强文化自信、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出发,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从总体要求、主要内容、重点任务、组织保障等方面,对新时期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了顶层设计与系统规划。《意见》要求在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基础上,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着重围绕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和中华人文精神三方面内容来传承中华文化基因,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随着这一工程的实施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有的文化魅力、文化影响力将不断增强,中华文化必将铸就新的辉煌,中国道路的独特性必将进一步彰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