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这一重大判断为当前正处于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的中国经济筹划了清晰的发展路线图。
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党牢牢扭住“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一理念,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经济动能不断转换,经济质量不断提升。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社会主要矛盾已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发展是第一要务”,即含有解决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要求。
在新的发展阶段,要突破自身发展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实现高质量发展,根本出路就在于创新,关键要靠科技力量。要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改善人才发展环境,努力实现优势领域、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尽快形成一批带动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只有拥有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才能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
当前,从全球范围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一些重要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已经呈现出革命性突破的先兆,即将出现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经济正向着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的关节点形成历史性交汇,为我们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难得的重大机遇。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紧紧抓住机遇,不能等待、不能观望、不能懈怠。
发展靠创新来驱动,创新则靠人才来支撑。近代以来,西方国家之所以能称雄世界,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掌握了高端科技。“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怎么办?必须要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努力在自主创新上大有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在总结我国科技事业快速发展,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重要经验时,把“坚持人才为本”作为十分重要的一条。
最近,德国两位学者对19世纪后期普鲁士的经济增长与人力资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试图寻找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普鲁士成功赶上经济发展水平更高的英国,甚至在部分高技术领域(如化工、电气工程)取得领先地位的原因。他们的实证研究显示,识字率、工匠师傅比重和中等教育入学率与税收收入之间均显著正向相关。两位学者还验证了人力资本与收入水平之间的反向因果关系。结果表明,收入水平较高、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可能更需要、也更有财力建立一个高效率的教育体系,经济增长会促进人力资本的形成,反之亦然。这一系列的结果表明,教育的改善推动识字率和中等教育入学率的增加,促进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普鲁士地区的经济增长。事实上,大多数研究经济增长的经济学家都会认同,人力资本是解释为什么一些国家富裕而其他国家仍然贫穷的原因之一,教育则是人力资本提升的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
“天启文明泰运兴,汉庭来召鲁诸生。”华夏民族之文化终必复振的自信,即源于依教育而不舍不息的文化的代代传承。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并把建设教育强国提升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的高度来认识,确乎卓识。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各级领导干部当以“功成不必在我”之胸襟,既重视显绩,更要重视潜绩,为新时代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小康,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