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俭
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做的工作很多,完善创新体制、发展创新文化、培育创新人才都是不可缺少的。同时,建设创新型国家还需要每一个人的参与,努力形成尊崇创新、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良好氛围。那么,对于个人来说,怎样才能具有创新精神、获得创新能力呢?这不妨从培育创新性思维做起。
一般地说,创新精神是一种勇于突破已有认识和做法的强烈意识,包括怀疑精神、批判精神、开拓精神、勇担风险精神、科学求实精神等。有了创新精神,才有创新行为,进而获得创新能力。在大多数情况下,创新者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而创新精神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获得,既离不开一定的社会条件,也离不开个人的创新性思维。培育创新性思维,往往是创新的起点。
思维是人类独有的一种精神活动。创新性思维则是一种复杂的思维活动,它具有首创性、独立性和前瞻性等特点。所谓首创性,就是想前人所未想、想别人所未想;所谓独立性,就是勇于和善于独立思考,而不人云亦云、唯上唯书,随大流、跟风走;所谓前瞻性,就是既能适应现实的需要,又能看到未来的发展,就像高手下棋,走一步、看两步、想三步四步甚至更多。创新性思维活动的产物,往往是过去没有或超越了前人的东西。
与创新性思维相反,定势思维、顺向思维、线性思维等是创新的障碍。创新固然要求从事创新的主体了解已有的方法、掌握前人的成果,但却不能被传统的思维模式所束缚,而要善于独辟蹊径,这就需要克服定势思维的障碍。在通常情况下,人们习惯于按照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进行同一方向的思考,但新思想、新方法的出现往往需要人们运用逆向思维、把握特殊规律,这就需要克服顺向思维的障碍。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各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日益紧密,从事创新活动必须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研究成果,坚持系统论的思维方式,这就需要克服线性思维的障碍。
培育创新性思维,应当克服畏惧情绪、懒惰习气、保守思想。有的人刚刚萌生创新的念头,便怕这怕那,畏首畏尾,结果只能在原地踏步;有的人思想懒惰,安于现状,浑浑噩噩,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根本没有创新的想法;有的人思想保守,循规蹈矩,过分谦卑,总是认为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好,不敢创新。一个人一旦在思想上存在这样的问题,自然就无法具有创新的勇气和毅力,也就谈不上取得创新成果。
培育创新性思维,还应当善于运用各种不同的思维方式。比如,注意培养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重视直觉和灵感的作用,把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结合起来,善于运用归纳、演绎、推理等多种逻辑思维方式,等等。实践表明,不同的思维方式对于创新具有不同的作用。把接收到的各种信息聚合起来,运用逻辑思维得出正确答案或寻找解决方案,这是聚合思维的作用;就同一个问题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思考,寻求多种解决方案或在多种解决方案中寻求最佳选择,这是发散思维的用处。而现代思维科学研究认为,直觉和灵感都是十分重要的思维方式,在人类创造性活动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和意义。至于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更是人们普遍运用、行之有效的思维方式。真正把各种不同的思维方式运用好,实质上也就形成了创新性思维。具有了创新性思维,才能获得创新能力,推动创新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