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锤谓之权
在古代汉语中,“权”字具有多种含义。据《广雅·释器》的解释,“锤谓之权”,“权”指一种测定物体重量的器具。它的主要意义都与重量、度量衡相关。由于“权”字与物之重量相关联,因而它被引申,喻指“权势”“权贵”“权柄”等某种政治、经济方面的优势力量,并表明这种力量能够起到制约他人的作用。现代意义上的“权”,就是从衡器引申为动词并获得“在审度之后作出决定”的含义而来的。
点评:权力作为社会活动的管理调节职责,是其职能本质。虽然掌握和使用权力的依然是处于管理职位上的个别社会成员,但权力不归这些个别成员所独有,而只是他们履行社会义务的职责。
2.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
语出自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勋爵(1832-1902)《自由与权力》:“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法国政治学家孟德斯鸠也指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一条万古不易的定理。”
点评:如果公共权力得不到有效监督的话,腐败发生的机会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存在,且会持续地发展下去。历史证明,依靠个人的道德自觉几乎是不可能防范权力腐败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抓紧形成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有效机制,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可以说,严管权力、强化监督,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势在必行。
3.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诗经·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意思是面对政局我战兢,就像面临深深渊,就像脚踏薄薄冰。形容行事极为谨慎,存有戒心。
点评:领导干部对手中的权力,要有敬畏之心,有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谨慎,保持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的约束,做到依法用权、秉公用权、廉洁用权,守好公与私的分界线。
4.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语见《国语·周语下》:“谚曰:‘从善如登,从恶如崩。’昔孔甲乱夏,四世而陨;玄王勤商,十有四世而兴。帝甲乱之,七世而陨。后稷勤周,十有五世而兴,幽王乱之,十有四世矣。”意思是说顺从良善如登山一样艰难,屈从邪恶如山崩一般迅速。
点评: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应牢记“从善如登,从恶如崩”的古训,时刻以共产党员先进典型和模范人物为标杆,学习他们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地把为人民服务作为终生追求和为政之道,看看自己与他们的差距,想想怎样像他们那样严于律己、严以用权,多做对党和人民有益的事情。
5.不越雷池
典出东晋庾亮《报温峤书》:“吾忧西陲过于历阳,足下无过雷池一步也。”
东晋咸和二年(327年)历阳(今安徽省和县)镇将苏峻联合寿春(今安徽省寿县)刺史祖约以杀庾亮为由,起兵攻打东晋都城建康(今南京),都城告急。庾亮的密友、忠于晋廷的江州(今九江)刺史温峤,准备从江州率军东下,解建康之围。庾亮从全局考虑,更害怕手握重兵的荆州刺史陶侃乘虚而入,因此坚决不同意温峤东进保卫建康的军事行动,驰《报温峤书》严加阻止:“吾忧西陲,过于历阳,足下无过雷池一步也”,意思是严令温峤守住江州,最东端的军事力量只能放在雷池,不要过雷池而东进,以免因小失大。这就是“不敢越雷池一步”典故的由来,比喻不敢超越一定的范围和界限。
点评:不越雷池一步,是今天人们常常引用的一句成语。领导干部应清醒地认识到,级别再高,也高不过人民;权力再大,也大不过制度。要明了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哪些话能说、哪些话不能说,哪些该这样做、哪些该那样做,哪些要请示、哪些要报告,绝对做到不越“雷池”、不乱章法,自觉带好头、履好职、尽好责。
6.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根,躁则失君。”(老子《道德经》)
译文:厚重是轻率的根本,静定是躁动的主宰。因此君子终日行走,不离开载装行李的车辆,虽然有美食胜景吸引着他,却能安然处之。为什么大国的君主,还要轻率躁动以治天下呢?轻率就会失去根本;急躁就会丧失主导。
点评:为政者要力戒心浮气躁,作风不实。心浮气躁的干部,很难静下心来踏实做事。减少不必要的迎来送往。多把心思用在工作、学习上,沉下身子真抓实干,让思考和行动再深入一点、扎实一些,不良作风自然就难有滋生之地。
7.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诗经·大雅·荡》:“荡荡上帝,下民之辟。疾威上帝,其命多辟。天生烝民,其命匪谌。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意思是说做人、做事、做官没有人不肯善始,但很少有人善终。
点评:习近平总书记引用《诗经》中的“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强调抓落实是改进作风和工作的关键,我们一定要谨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告诫,发扬钉钉子精神,做到抓铁有痕、踏石留印,善始善终、善做善成,做好每一件事情、干好每一项工作。
8.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孔子说,见到有德行的人就要(努力向他)看齐,见到没有德行的人就(以他为反面教材)反省自身的缺点。
点评:党员干部要以正面典型为榜样,学先进、找差距、查不足、明方向;同时要发挥好反面典型的警示作用。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中,要对照反面典型总结反思、汲取教训、自警自省、引以为戒,切实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和工作摆进去、把思想摆进去,做到受警醒、明底线、知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