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吾日三省吾身
怎样从内心去反省自己呢?《论语》提出君子应“日三省乎己”。这里“三”不是具体数字,是多次、反复的意思。换句话说,就是要一遍一遍地问问自己,有哪些事我还没做到。
“为人谋而不忠乎”,我给别人做事,给社会做事,我忠于职守了吗?中心为“忠”。也许有人会说,今天又不是封建社会,不用再提“忠”这个字了。我们来看看“忠”字的写法——“中”、“心”为“忠”。真正的忠诚不是忠于一个外在标准,一个社会准则,或者只忠诚于一个领导,这些只是最浅层的表现;真正的忠诚只有一个标准,就是内心的良知。“忠”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能够对自己的良心有所交代,就是最大的忠诚。也许今天,我们为了生活,不得不做很多违心的事情,但是一定要问问自己的良心,不能违背了对生命的忠诚。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意思是和朋友在一起,你守信誉了吗?说大话的人很多,拍着胸脯,夸海口,好听的话谁都会说,但谁能保证,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最后能够真正做到呢?信守承诺,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也是需要我们时常反问自己的。
“传不习乎”,意思是说,老师教授的知识,你认真学习了吗?今天21世纪,互联网、电视、广播、报纸,铺天盖地的信息包围着我们。这些都是知识,我们能够轻易地从各个渠道获得知识,但是这一定意味着我们就会有所长进吗?知识的学习,知识的获得,难道就像有些老师批评学生说的那样,“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吗?对于知识,我们需要把它融进自己的生命里,这个过程才叫“习”。学习之后要复习,学习之前要预习,温故而知新,学习学习,其实不光是孩子的事,也是我们每个人生命中的大事。21世纪是一个终身学习的时代,把知识的学习真正融入生命,时时记得反问自己,我们才可以说,我们真正有所长进了。
点评:这三件事——对任务的忠诚、对朋友的信用、对知识的学习,用它们叩问自己的内心,其实就叩问了自己的三重生命角色。第一重是职业角色,第二重是社交角色,第三重是生命角色。阅读经典,感悟成长,在温习复习中,我们自己的生命也会不断进步。一个人“日三省乎己”,让生命的境界得到不断提升。能够做到这些,人生中又有什么忧虑和恐惧呢?
2.君子慎独
《礼记·中庸》:“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意思是,不要因为是在别人看不到、听不到的地方而放松自我要求,也不要因为是细小的事情而不拘小节,道德原则是一时一刻也不能离开的,要时刻用它来检点自己的言行。即使一个人独处、无人注意的时候,也要谨言慎行,不做失道失德的事。
点评:“慎独”是自古以来多少先贤所倡导的一种自我约束方法,告诫人们在个人独处的时候,也能自觉地严于律己,谨慎地对待自己的所思所行,防止有违道德的欲念和行为发生。这对于当今各级领导干部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3.归咎于身,刻己自责
“归咎于身,刻己自责。”语出自《汉书·杜周传》,意思是:对自己要严格要求,能作自我批评。
点评:领导干部要想在纷繁复杂的现实世界不偏向、不迷航,必须不断省察自身、加强自律。日常生活中,有的人在名利诱惑中放任自流,有的人在义利纠结中迷失自我,有的人甚至丧失做人底线、滑向犯罪深渊,最终落入身败名裂的境地,造成了极坏的社会影响。这些教训非常深刻,更给人以警示。非同寻常的身份,使得公众人物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如果缺乏对自我的约束,则不仅可能输掉自己的人生,还会带坏社会风气、侵蚀社会价值。
4.善禁其身
东汉荀悦《申鉴·政体》:“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不善禁者,先禁人而后身。”意思是:善于用禁令治理社会的人,必然自己首先按禁令要求自己,然后才去要求别人。不善于用禁令治理社会的人,首先要求别人按照禁令去做,然后才去要求自己。
点评:领导干部要带头用纪律和法律来约束自己,做遵纪守法的表率。这既是一种领导方法,更是一种为官之德。
5.暮夜却金
《后汉书·杨震传》中记载了一则杨震“暮夜却金”的故事,一次昌邑官员王密带钱财深夜去拜访杨震,并说道:“暮夜无知者。”杨震严词拒绝了厚礼,回答说:“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最终王密惭愧而归。
点评:杨震为“当朝为官者”树立了“慎独”的典范。领导干部应该首先管好自己的思想,凡事需三思而后行。要杜绝侥幸心理,那种认为事情涉及厉害不大、金额不多,就可以侥幸而为之的思想,是万万不可取的。
6.嗜鱼而不受
公孙仪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仪子不受。其弟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此不必致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译文:公孙仪做鲁国的宰相时因为特别喜欢吃鱼,全国都的人都争相买鱼来献给他,公仪先生却不接受。他弟弟对他说:“您喜欢吃鱼而不接受别人的鱼,这是何故?”他回答说:“正因为爱吃鱼,我才不接受。假如收了别人献来的鱼,一定会有迁就他们的表现;有迁就他们的表现,就会枉法;枉法就会被罢免相位。虽然我爱吃鱼,这时候这些人不一定再送给我鱼,我又不能自己供给自己鱼。如果不收别人给的鱼,就不会被罢免宰相,尽管爱吃鱼,我能够长期自己供给自己鱼。”公孙仪懂得依靠别人不如依靠自己,懂得靠别人为自己不如自己为自己。
点评:“不怕官员有原则,就怕官员没爱好。”是现如今很多人坚信的至理名言,也就导致了一批批的落马官员。古代鲁相尚能够做到嗜鱼而不受,各级领导干部也应当管好自己的嗜好,不能做到“不嗜”,最起码要做到“嗜而不受”。
7.白袍点墨
古代有一个白袍点墨的故事,讲的是宋朝有一位叫洪迈的官员,小时候读过一首诗,诗中写到“一滴清油污白衣,斑斑驳驳使人疑。纵使洗遍千江水,争似当初不污时。”说有一个油点把白衣服染了,恢复不到以前了,用一江清水整天洗也洗不干净,终生遗憾。洪迈从中悟出一个道理,我的正身、我的人格、我的形象就像这个白袍,绝不能够因为一次不廉洁,把正身给玷污了,后悔终生。
点评:任何时候都要严格要求自己,不能够放松。领导干部面对利益诱惑时一定要有白袍意识,不能有丝毫放纵,要严以律己。